新闻动态

News and Trends

新闻动态

饿了么有菜宣布关停!正式退出食材配送赛道

时间:2021-05-07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网易新闻   阅读

  1、 有菜近年发展历程?

  2、 对比同类型平台,有菜因何关停?

  3、 此类平台未来该何去何从?

  近日最新消息显示,有菜平台由于业务上的调整,将于2021年5月20号停止运营。其宣布将于2021年5月10日停止交易服务,不再支持产生新的订单。商家在交易服务停止前已产生的订单,需要在2021年5月10日前完成订单的履行及确认。有菜平台的合作伙伴需要于2021年5月20日前完成账户余额提现操作及保证金退还申请,此日开始有菜平台将完全停止运营,且个人账户将永久无法登陆。


  有菜发展史

  2015年10月29日,饿了么正式对外宣布推出食材供应B2B平台“有菜”,将外卖行业连接商户的食材供应平台。

  2016年8月,被爆出饿了么全部裁撤”有菜”团队。之后有菜APP运营就处于基本放弃的阶段。虽然中间也有相关版本的更新,但是用户反馈较差。

  2019年1月8日,饿了么重启其供应链平台“有菜”,表示将借助饿了么外卖平台上对餐厅的大数据积累,为中小型餐厅提供新鲜食材,涉及从餐厅到有菜商城、到渠道批发商、再到物流服务商的整个链条。

  可直至今年,事态并未朝着其预期那样发展,两年中业绩都不佳,且有菜中间再无动作,直至今日宣布关停。

  B端配送之难

  饿了么成立有菜部门后还是想以商户上线的形式去开展业务,前期做了大量的补贴。据曾在饿了么担任高层多年的人士透露,饿了么有菜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,是在人事安排上出了问题。此结果直接导致业务员、商户、店老板三方一起套公司补贴,走空单。加上外部没有监管,最终导致事态愈演愈烈。

  事实上,配送、仓储成本是生鲜跨不过的坎。想靠2B市场赚钱并没那么容易,相比于零售,批发对价格更敏感,赤裸裸价格战,一箱贵一块都去别的平台拿。而自建仓储-采购-分拣-配送每个环节都需要真金白银投入。目前还能存活的批发档口,基本上是一家人兄弟姐妹分工,批发和零售相结合,批发不出去的菜,档口还能卖,下午还能打特价,与配送中小b端也是老板跟老板聊,显得更有人情味,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控制整体成本。但这种模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,不代表未来。


  行业人士指出,B端优势是体量大,但客户分层是比较明显,想要打透供应链,除了产品端更专业细分运营外,核心能力是要在产品端具备一定议价能力,不达到一定规模效益,不具备产品能力,无法形成标准化,没有品牌溢价,无法在激烈竞争中存活。如永辉旗下彩食鲜业务。为了提高产品差异化,同时降低损耗,彩食鲜采用按需生产模式。B端商户通过APP直接下单,彩食鲜根据其所需商品完成加工。举例来说,将土豆切为4mm厚的薄片,而西芹则会以3cm长的切段处理,可以说即成标准。

  同时,目前快速发展的社区团购,如兴盛、同程都开始B端配上业务,一般来说,C端直接面对消费者,对品相要求要高很多,2C拓展到2B有天然优势,同时社区团购的区域密集度也是核心优势之一,能有效降低履约成本,后面极有可能是一大黑马。

  前浪?后浪?

  除了饿了么有菜,阿里还推出菜划算来争夺市场, 而其发展也可谓一波三折。2019年7月,菜划算推出了APP和微信小程序,尝试在杭州和宁波尝试类似叮咚买菜前置仓业务,后面在宁波还开生鲜门店。而到了2020年4月,菜划算已不再经营社区生鲜到家业务,其线上APP和微信端程序已停止运营。不到10个月,菜划算的运营模式被彻底打破调整。


  后面,菜划算转型为面向商家餐饮市场做食材配送,从事生鲜供应链新零售业务。目前正在全国扩张中,在华东上海、杭州、常州、合肥等地。其创始人方杰背景为前美菜CTO,熟悉餐饮配送。

  而饿了么放弃有菜,并不意味着放弃整个市场。除了外卖,目前其重心放在“饿鲜达”业务上,此业务类似美团菜大全业务,做的事菜市场代运营模式,主要就是整合菜市场摊贩菜品,做好品控,然后打包,再以统一形象入驻到饿了么外卖平台。

  外卖人群多为上班族年轻人,此类人群也是线上买菜高粘性用户,而目前来看,美团、每日优鲜、京东都开始争夺菜市场代运营这块肥肉,而据业内人士透露,饿了么正在为代理商全国建仓,深入到供应链环节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阿里向来喜欢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,此次饿了么有菜关停,可以理解成,将餐饮配送到核心权力接力棒交给了菜划算。大浪淘沙,饿了么有菜只是阿里abtest 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,所谓关停可能也只是全部合并到mmc(阿里的社团购集合体,集合了盒马,饿了吗,驿站等各自开展社区拼团业务的事业部)。

  数据显示,从2012年到2019年,中国餐饮稳步增长,已突破四万亿。而这其中,餐企食材成本占比超三成,食材配送市场容量是千亿级别。外卖能积累一手详细的餐饮大数据优势,阿里绝对不会放弃这块肥肉。


seo seo